商品分类

从佛朗斯看叉车后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变

从佛朗斯看叉车后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变

  5、构建健全的旧叉车退出机制
  公司叉车退出程序、退出叉车处理及保障措施在内的旧叉车退出机制,佛朗斯有自己的再制造工厂,同时与主机厂商合作,对旧叉车再制造后再出售给佛朗斯,另外,对一些旧叉车可进行剖件,在二手叉车配件专区中出售。这些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旧叉车的退出,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6、团队的执行力与凝聚力让投资商垂青
  本人多次受邀请参加佛朗斯的活动,深感侯董事长为公司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执行力与凝聚力非常强的团队,势必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董事长告诉我们投资商所垂青的正是企业的团队精神。
  在采访的过程中,侯董事长说企业在不同的时间有自己的使命,我们一步一步做好目前的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达到全面的发展。
  佛朗斯发展的速度大家有目共睹,叉车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布和多轮融资让公司插上了一对翅膀,顺利成为行业里高端的服务商,以这个为踏板撬动金融杠杆,同时解决租赁公司的进入、退出机制,加上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吸引合作伙伴。
  二、叉车后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变
  最近两年,叉车后市场商业模式不断发生转变,特别是租赁行业的商业模式的改变,无论是行业平台连锁模式、互赢的战略合作、合伙人的创新或是众筹模式,大家都想突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租赁公司中如是几千台叉车单凭企业自己的力量或许可以应对,而一家租赁企业要想快速、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对资源进行整合。
  三、怎么看待后市场的商业模式
  随着“必要”这样C2B平台的出现,产品从工厂到客户手里越来越方便了,从产品为王、渠道为王、客户为王三种不同的理念,影响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转变。在我们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能为行业提供独特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或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共享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未来十年的经济大潮一定是共享经济,在叉车后市场行业自然也不落后,总会有一些有志之士整合资源,佛朗斯充分利用了外界的力量,大胆引入资金,与投资商共同整合资源开启创新租赁模式。
  当然,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借鉴却是难以模仿的,每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8月,美国MMH公布了2015年全球20强叉车供应商排行榜,相关链接如下:http://www.chinaforklift.com/news/detail/201608/51824.html如何看待这个叉车排名呢。
  一、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在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车辆制造和消费国之后一直保持至今。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ITA)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全世界2016年1-6月叉车市场总销售量为565,748台,据中国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CITA)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中国共销售叉车134435台,占全球的比重为22.8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64%,目前中国工业车辆在世界的地位仍是举足轻重。

  二、日本企业集中度极高并占据领先地位
  排行榜前十中有四家企业总部是设在日本的,而中国只有一家企业,可以看出与中国相比日本工业车辆行业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日本的高集中度少不了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功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对互补型叉车企业进行重组和合并达到今天这样的竞争优势。2011年日产和TCM合并,两家公司在合并前分别排名第八、第十一名,在“日本再兴战略”的指导下,2013年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与日本输送机株式会社正式合并,两家公司在合并前分别排名第八、第十名,由此,日本主要叉车品牌由原来的6个合并为4个。2015年三菱收购优嘉力公司,日本的叉车品牌由4个再次减至3个,虽在全球排行榜中的前十中只占三席,但集中度更高,合并后的企业进入排行榜的前列,其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
  三、中国企业之间重组非常少而外企却在收购中国的优秀企业
  中国叉车行业的100多个品牌中,活跃的大概也有60来家,但除了合力江淮柳工、沃林(原山推)、厦工五家是国有持股企业,其余私营、合资或者外资,中国向日本学习通过国家机构来主导重组并不现实,只能通过市场的洗涤,但中国工业车辆进行市场洗涤时选择的道路又往往是以低价来获得市场占有率,这对行业而言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导致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实际上,中国不只是市场巨大,其中国的叉车制造企业还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这些具有潜力的企业却被一些外资品牌所看中,比如2009年凯傲收购当时中国工业车辆排名第5名的靖江宝骊叉车有限公司,2014年,丰田收购当时在全球叉车供应商排名第15名的台励福叉车业务,2015年优嘉力收购当时在中国工业车辆排名第23名的合叉,而相反的中国企业之间的重组,目前除了2011年合力增资力达来弥补合力在电动仓储车辆规模不足之外,还没有其它重大重组事件发生,这不是中国的叉车制造企业发展潜力不够,也不缺先见之明的企业家,其中一方面是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够,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家在资源共享方面需提升,如何提高产品的制造能力和产品线,如何做到产品互补,如何优化共同拥有的资源,在强化产品发展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围的供应、服务体系方面、战略方面缺乏考虑。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