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台叉车而写的感谢信

什么!联南苏团致信感谢中国工兵仅仅是因为帮助运送了一台重型叉车?这似乎有点“小题大做”,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特派团对中国工兵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中国工兵提供的帮助。”当地时间1月17日,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收到联南苏团联合后勤中心主任内布拉特·瑟基代表联南苏团写给中国工兵的一封感谢信,感谢中国工兵将一台重型叉车从拉加任务点运送至瓦乌基地。该信件同时抄送联南苏团各州工程官。
联南苏团缘何为运送一台叉车而写感谢信?且看运送这台重型叉车的艰难经历。
拉加任务点至瓦乌基地320公里,大部分路段处在热带原始丛林无人区,路况复杂、路途艰险,素有“丛林孤岛”之称。由于缺乏专业运输分队,配属瓦乌基地的一台重型叉车一直滞留该任务点,致使瓦乌基地装卸集装箱的保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工程官查尔斯 对此苦恼不已,多次请求联南苏团协调运输力量一直未果,安排地方运输公司运送,均被以路况差、安全无保证为由拒绝。
1月14日,中国工兵一支输送小分队奉命向拉加任务点部署装备,计划次日返回瓦乌基地。内布拉特·瑟基获知消息后,紧急致信中国工兵分队队长霍洪凯,请求帮助运送这台重型叉车。
根据相关规定,此类运输任务不属于中国工兵任务范围。但考虑到这台重型叉车对瓦乌基地的重要性,而输送小分队恰好要驾车返回瓦乌基地,霍洪凯队长欣然答应了内布拉特·瑟基的请求。
困难显而易见,但现实情况还是让官兵们始料未及。重型叉车虽然体积不大,但“个高体重”,装在拖平车上高度达5.8米,全重38吨,比运送一般工程机械的难度要大得多。光把它稳稳当当固定在拖平车上,就费了不少周折。
第一次拖着这么一个又高又重的“家伙”穿行在热带原始丛林中,拖平车驾驶员马强始终悬着一颗心。
果不其然。拖平车前行没多远,道路上空一根低垂的粗壮树枝,拦住了高高“矗立”着的叉车升降架。道路只有一条,无法绕行。修理工刘士见赶紧从随行的修理车里找出摩托锯,站在拖平车车顶将树枝锯断。为防止树枝急速下坠砸坏拖平车驾驶室,其余官兵站在拖平车上紧紧托住树枝。
“前方道路转弯较多,减慢车速,注意转弯半径!”多次参与装备输送的工程师梁云海经验丰富,一路上通过车载电台不断提醒着马强注意行车事项。
丛林茫茫,热浪滚滚,险情不断。在通过一处狭窄崎岖道路时,拖平车右后轮一个轮胎被“隐藏”在路边尘土中的尖锐树桩扎破,修理工杨明建和李强立即卸下备胎更换。一番忙乎下来,汗水与灰尘掺和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涂了一层油彩。
重新驾车行驶没多久,马强通过后视镜发现固定叉车的一根铁链在不停的颠簸中断裂了,他赶紧报告,靠边停车,梁云海找来钢丝绳重新进行捆绑固定。尽管一路险情不断,但官兵们凭着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聪明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
15日晚19时,中国工兵顺利将重型叉车运抵瓦乌基地,并交付工程部门,工程官查尔斯 高兴地和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320公里的路程,输送小分队的官兵用了整整11个小时才走完。
“虽然这次‘额外’任务完成得非常艰难,但其意义十分重大,”霍洪凯队长说,“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工兵的能力素质,赢得各方一致好评,也为我维和部队完成相关任务积累了经验。”